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9年军队文职教育学专业科目考前30分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04 10:12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规律

要点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形式教育论(重智力)VS实质教育论(重知识)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辩证统一

17.教学原则

原则

概念

观点

直观

实物、模像、言语

形成表象,丰富感性认识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乌申斯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启发

学生是学习主体,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助产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循序渐进

(系统性)

学科的逻辑系统

学生认识发展顺序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因材施教

学生实际、个别差异

 

巩固性

理解基础上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理论联系实际

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乌申斯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量力性

(可接受)

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思想科学

教书、育人

18.教学方法

类型

具体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

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探索为主

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19.教学评价

类型

绝对性评价

(目标 标准)

相对性评价

(常模)

自身评价

重点不同

教学目标

个体差异

个体自身

实例

会考

高考、招教、研究生考试

过去与现状

类型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时间

教学之前

教学过程中

教学之后

目的

摸清底细,安排学习

了解过程,调整方案

检验结果,评定成绩

方法

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

经常测验、作业分析、日常观察

考试或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20.德育方法

(1)说服法——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概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类型:语言文字说服——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等

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

(2)榜样法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锻炼法

概念: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

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

(6)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自我修养法)

概念: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21.德育原则

原则

要点

导向性/方向性

理想性和方向性

疏导

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因材施教

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马卡连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依靠积极,克服消极

长善救失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正面教育为主,纪律约束为辅

22.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影响学生的因素非常广泛。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指时间的连续性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指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3.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福勒和布朗

阶段

特点

关注生存

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怎么看我等

关注情境

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关注学生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2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规范

地位

要求

爱国守法

基本要求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爱岗敬业

本质要求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关爱学生

灵魂核心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天职、根本任务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内在要求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

不竭动力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高频考点

1.感觉

感觉适应: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知觉

(1)社会知觉中常出现的偏差:

①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②近因效应

③晕轮效应:“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

④刻板印象: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

⑤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部分与整体

理解性:基于知识经验进行加工

选择性:对象与背景

恒常性:条件变化,知觉印象仍然不变

3.注意

(1)分类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运动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起指示作用的刺激。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注意的品质

广度(范围):一目十行。

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分配: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

转移 :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转移

4.遗忘

(1)遗忘规律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

(2)遗忘的原因

①消退说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②干扰说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③压抑(动机)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④提取失败说

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 “舌尖现象”。

5.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疾病。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如笔是书写的工具。

6.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

心境比较平静而持久具有弥漫性——人逢喜事精神爽

激情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范进中举

应激:情急生智——司马光砸缸

 

情感

道德感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等

理智感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文艺作品

7.技能

类型

特点

实例

操作技能

客观外显展开

体操、写字、吹拉弹唱

心智技能

观念内潜简缩

运算、阅读

8.智力理论

(1)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降低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与教育、文化有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①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

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阶段

任务

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1.5—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3—6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6—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12—18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气质类型

类型

特点

胆汁质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

多血质

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

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

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政策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重要通知:国务院督导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全国各省学校代码查询【军队文职】必看!权威公告解读,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