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历史】

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19-03-29 09:25 内蒙古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61.【答案】A。解析:由材料“农奴占有土地的权利,都具有法律效力……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可知材料是揭示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价格革命”的信息,排除B;封建制度完全解体是后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故D项错误;“商业革命”“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

62.【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西欧各国物价的上涨以及时间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物价的上涨导致了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不是结果,C、D选项与此无关。

63.【答案】C。解析: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A错;葡萄牙、西班牙是“地理大发现”的最早发起者,B错;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竞争,鼓励海外扩张,资本主义快速发展,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故C正确;最早开始殖民活动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D错误。

64.【答案】B。解析:材料中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北美殖民地的物产只供应英国,其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输,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旨在打击掌握海上商业霸权的荷兰的利益,故选B;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形成的,故C项错误。

65.【答案】A。解析:“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说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战胜自然的自信和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B不符合“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应排除;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改造自然的思想而不是能力,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

66.【答案】D。解析:“若把1870年看作一个过渡日期,还是可以作一划分”表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A、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新机器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正确。

6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工业革命之后自由主义盛行,个人自由观念也得到普遍发展,从而导致了离婚诉讼的变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婚恋价值观并未瓦解,材料只是强调离婚诉讼的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得出当时英国的社会矛盾尖锐,为此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以缓和矛盾,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自由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才出现退潮,故B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贫富差距的悬殊,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而社会阶层尖锐对立是其表现,与题干中“走向了”不合,故C项排除;社会阶层的尖锐对立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故排除D。

69.【答案】C。解析:题干表明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的软弱,以及改革现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性,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与材料无关;D不符合材料“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的表述,排除D。

7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给出的时间:1815年,这一事件在欧洲政治上主要经历的是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的王朝战争,在经济上则表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A选项君主专制在当时的时代力量已经很微弱,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足以引发如此大的思潮;B选项符合当时的背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无法解释“女权主义”;D选项只符合社会主义的内容。

71.【答案】C。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宰相主持政府工作,但由皇帝任命。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

72.【答案】D。解析:据所学及材料信息可得出“蓝鹰”运动反映的是工业措施,与商业竞争无关,故A项排除;仅以工业方面的措施,就能够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危险,显然不对,故B项排除;材料中“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可得出其并未被消灭的结论,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可以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可以保证工人的收入,使工人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故D项正确。

7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牛顿与爱迪生都是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但是他们都认为应对上帝有敬畏之心。人类对科学认识的深入会加深对上帝的认识。说明科学与宗教之间有时并没有严格的边界,B项正确;由此并不能说明科学家信仰上帝,A项错误;近代以来神学的发展随着宗教改革而变化,但是此处并未反映,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宗教改革的成功,所以D项错误。

74.【答案】A。解析:本题需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是对列宁话的理解,其核心意思在说,达尔文已经有能力在科学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事业。言外之意就是摆脱了中世纪的诸多羁绊。另一方面,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和理性深入人心;资产阶级的壮大则提供了阶级基础;达尔文的成果自然是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综合这些,答案选A。

75.【答案】D。解析: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中“实验室”“科学家”等信息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

76.【答案】D。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科技革命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科技革命也不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资产阶级需要的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材料的主旨并非如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77.【答案】D。解析:由“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和“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及“俄国革命的镜子”可以分析出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真实的世界和正确解读人生的,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不是历史价值;B项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78.【答案】A。解析:题干内容是对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评价,故选A。

79.【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可知指的是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现代主义美术表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精神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大胆使用各式各样的新材料来表现主题,所以应选B。

80.【答案】B。解析:从“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可以看出卢梭推崇的是自然的理念。从“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可以看出他对近代社会的批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明确卢梭所批评的对象;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错在本题与“理性”无关。

8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含义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情适时调整,根据所学,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均是根据国情的正确实践,而正义者同盟的建立与此无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82.【答案】B。解析:A项错误,十月革命中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应付战争,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故本题答案选B项;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中使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项不符合“最早出现”这个限制。

83.【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粮食问题使国家的社会经济基础受到损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苏联通过出口石油获得财政收入来与美国军备竞赛,故B项错误;材料中石油危机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在这方面苏联是受益者,故C项错误;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苏联趁机大量出口石油,联系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出口石油的依赖必然造成其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失衡,最终因为美国的操作而遭受损失,故D项正确。

8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此时美国正处于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中,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是正确的;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这在歌词中并未反映出来,故此题应选A项。

8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分别是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这显然体现了西德与美国政策的不同,体现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当时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C项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1969年还是典型的两极格局对峙局面。

8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在远东的扩张,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与题干事件相符,说明此时美苏的冷战已经从欧洲蔓延到亚洲,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C项与“反美扶日”无关;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也不符合题意。

8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经济政治领域有很多新兴的东西意味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三世界开始走向崛起而非终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际关系主导力量仍然是经济,并未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经济一体化尚未被所有国家认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88.【答案】A。解析:材料中法国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即逐渐放弃以美元作为国家的储备货币,预示美元地位的降低,进而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故答案为A项;材料展示的是法国对待美元的一种做法,不能说明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排除B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

89.【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它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而成,故A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成立于1998年的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而非超国家共同体,故B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经济政治联盟,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合作程度较低,排除C;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国际的组织,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

90.【答案】A。解析:材料“保留了受到各方广泛批评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与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不符,故A项正确;打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言过其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购买美国货条款”不能体现区域集团化的要求,故C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91.【答案】B。解析:根据“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说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全球化扩大了经济运行的规模,故答案选B;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9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来看,里根总统主张削减政府职能,体现出小政府大市场的施政理念,故答案为B项;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的是罗斯福新政,排除D项。

93.【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促进作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故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马赫批判的继承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而不是彻底否定经典力学。

9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理论研究物质的基本粒子的运动,属于微观世界认识,故D选项正确;生物进化论冲破宗教神学束缚,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该理论揭示宇宙运行规律,故B选项错误;相对论发展了经典力学体系,材料未涉及此问题,故C选项错误。

9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碍机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其管理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管理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一切国家事务,民主法制不健全,故A正确;B、C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表现,排除;D强调政治方面,排除。

96.【答案】C。解析:这四项是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现代高科技对人类产生的影响,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故答案选C。

97.【答案】B。解析:②是现代主义作品,③是新古典主义作品,①④⑤⑥均是浪漫主义文学,故答案选B。

9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该文学流派的创作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和批判,这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A项是浪漫主义;B项是批判现实主义;C项是浪漫主义;D项是现代主义,故本题答案选B项。

9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材料中现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故A项正确;B、C、D项排除。

10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只老鼠和鸭子……1984年首次踏上中国大陆之旅”可知,中国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故答案为D项。题干只提到卡通明星受孩子们喜爱,并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B项说法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6分,共16分)

101.【答案】ABC。解析:根据选项内容分析,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符合史实;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符合史实;开封城里出现早市、夜市,符合史实;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发生在南宋灭亡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B、C。

102.【答案】AC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指南针开始大量应用于航海船只之上,陆路可通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说法错误,故排除B。

103.【答案】BD。解析:戚继光抗倭,“倭”是指日本的商人、武士和海盗,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日本,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近半个世纪;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蒋介石败居台湾,造成了今天台湾与大陆分离的状态。由此可知,B、D符合题意。

104.【答案】AC。解析: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1915年中国开始新文化运动,故A、C都可能在1917年出现,北伐开始于1926年,巴黎和会1919年召开,故B、D不可能出现。

105.【答案】ABC。解析:1958年,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有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民公社要“一大二公”,政社合一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不是教训。

106.【答案】ABCD。解析: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践说明列宁肯定了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作用,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故全选。

107.【答案】B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所以本题答案为B、C项。

108.【答案】AB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不符合题干中“20世纪50~70年代”的时间范围,故排除D选项。

109.【答案】ACD。解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而B描述的经济上自己自足的特征属于封建经济的特征,故不符合西欧城市的特征,选择答案A、C、D。

110.【答案】AC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A选项错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B选项正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故C选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故D选项错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0.4分,共4分)

111.【答案】√。

112.【答案】×。解析:秦代,元代的相权发展有所加强。

113.【答案】×。解析:筒车是发明于唐代的灌溉工具,东汉的鼓风设备是水排。

114.【答案】√。

115.【答案】×。解析:洋务经济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封建官僚经济,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16.【答案】√。

117.【答案】×。解析:对美国政体影响最大的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主张。

118.【答案】√。

119.【答案】×。解析:违反经济规律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120.【答案】√。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内蒙古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3年教师招聘笔试习题1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10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9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8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7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5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