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历史】

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19-03-29 09:25 内蒙古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0小题,每题0.8分,共80分)

1.【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排除A;材料意为周天子应该有威严,不可随意,体现了注重维护天子一言九鼎的至高无上地位,故B正确;C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排除D。

2.【答案】D。解析:材料的主旨不是家庭和睦,排除A;等级秩序不是宗法制的内涵,排除B;贵族世袭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根源是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

3.【答案】D。解析:据材料“则贵贱等矣……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制度下明确的等级制度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故D项正确;礼乐制度实质上是等级制,规定上下有别,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知,作者主张的是以乐求同,以礼存异,并非集体认同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等级明确对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故C项错误。

4.【答案】C。解析:A不符合历史事实;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在宋代,排除B;儒学成为正统出现在西汉,排除D;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设立户法制度,可知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正确。

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地理位置“包头市”可知,这些地域均在祖国的北方,而不是“西南夷”地区、岭南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属于秦朝对北方边防加强,所以本题答案是A。

6.【答案】C。解析:A、B与材料无关;“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品德高尚之人)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说明工匠和君子的培养方法不同;D与材料无关。

7.【答案】D。解析:“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故A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B、C项错误;死后的厚葬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

8.【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推行九品中正制,最终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是指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时间是在宋朝,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南北朝时期,出现技术先进的灌钢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民间集市——草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看,讨论的是节度使制度。唐初以防丁、行人为主,军城镇戍为辅的防御体系,逐渐形成了节度使制度。随着边疆战争激烈化,出现了行政权、监察权与军权合一的状况。各道节度使拥有了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出现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这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问题,所以选择A选项;B选项属于君主专制范畴;C、D选项与材料无关。

10.【答案】D。解析: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紧密配合共同执掌行政区,其中中书省负责文件起草和拟定方案,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C项出现在宋代,故答案选D。

11.【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信息,材料中的“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知涉及到的官职有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以推论出是宋朝的部门枢密院、户部、丞相。汉朝没有枢密院、户部,唐朝和清朝没有参知政事,所以选择C。

12.【答案】B。解析:北宋政权建立后对地方管理制度,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实行全面的改革,以确保地方割据势力不能重新崛起,B项表述全面;A、C、D三项只是涉及了一个方面,故排除。

1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事务,故C正确;宣慰司,是明朝西南地区的管理机构,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门下省,属于唐朝三省制,故B排除;枢密院,属于军事管理机构,故D排除。

14.【答案】B。解析:据材料“1793年……提出开放……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故B选项正确;英国祝贺乾隆帝80寿辰并不能说明中华传统礼仪得到英国认同,故A选项错误;康乾时期没有沿海开埠通商,故C选项错误;开放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并不是发展经济的良机,故D选项错误。

15.【答案】C。解析: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思,故D项错误。

16.【答案】A。解析:从材料“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可见其认为理早于事物,故A项正确;“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B项错误;“万物皆生于两”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阴阳二气,与材料认为“理”是世界本源的说法相冲突,故C项错误;“理在气中”的观点实际上认为气(物质)早于理而存在,与“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不吻合,故D项错误。

17.【答案】D。解析:据材料“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元代杂剧具有浓厚的世俗化、生活化特征,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艺术特色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是否由民间艺术家所创作,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元代杂剧的生活化,不是诗书的平民化,故C选项错误,故选D。

18.【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难以销售出去,英国船只来到中国主要是购买中国的商品。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造成的,故答案为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排除A项;中国当时是英国的贸易顺差国,排除B项;从材料来看中国更具有经济优势,因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9.【答案】D。解析:据材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辱先者,皆可为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儒家以外的其它思想流派和行业得到发展,这反映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故D选项正确;A选项只涉及佛教和道教,过于片面,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动摇,故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不仅仅涉及思想方面,还有其它行业,故不能说明政府施行宽松的思想政策,故C选项错误。

20.【答案】D。解析:据材料“天津办理得宜……夷酋驻京……久必废然思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大臣在天津办理事务,使北京免受外国干扰,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北洋大臣之职的设置是外国人通商的客观需要,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中国外交近代化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总理衙门的压力,故C选项错误,本题选D。

2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1855”和提及的地点很容易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礼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故答案选C;A是辛亥革命;B是国民大革命;D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都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故应排除。

2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出逃西安,后又返回北京,所以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选D符合题意的。

23.【答案】A。解析:注意两个文件中的关键信息“胡”(指满族),这是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非实现民族独立,排除D项;阶级立场不同,革命事业的目的就不同,所以说资产阶级继承农民阶级事业是错误的,排除B项;阶级属性决定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是不同的,排除C项。

24.【答案】C。解析:西方列强控制了“沿岸港口”“大的内河航道”“上海到重庆”这些地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才开始出现的情况,故选C。

2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侧重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是洋务运动。洋务派追求自强和求富,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侧重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参议院,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系,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因此辛亥革命侧重于制度文明的建设,故C项正确;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并未突出显现,而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人们环保、生态观念加强,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提高,而进入到国家发展政策中的,故D项错误。

26.【答案】B。解析:由“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可以推断出提倡民主,反对君主专制;由“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空。”可以看出建立中华民国,国旗是五色旗;结合所学可知,对应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故本题答案选B项,排除A、C、D项。

27.【答案】A。解析:国民党的政策纲领强调劳资平等,保障人民权益,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纲领性指导,有利于反帝反封建的开展,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和D两项都与史实不符,均排除,故选A。

28.【答案】A。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体现了“西化”“自强”,西方思想广泛传播体现了“尊师”“西化”,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体现了“爱国”,土地革命不符合题干所提到的时间,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

2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辛亥迄今二十余年”“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可以得出这次事件为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的序幕,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对应的是“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B项与西安事变无关;D项错误,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惩治腐败分子和颁布了惩治腐败的法令,这样的反腐败行动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排除C,可知A项正确;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形成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B;题干反映惩治腐败现象,没有体现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D。解析:抗战期间,八路军宣传部门给日军送去樱花图片,日军许多士兵看后伤心落泪,思念家乡的情愫无法自抑。这种做法有利于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3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当平津战场完成对敌人的切割、包围后,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才对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可以看出解放战争中各部队的协调配合,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说法错误,各个战役没有程度上的区别;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战役之间的难易程度。

33.【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3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与农民收入相比,工人收入水平高,这主要是因为上海、武昌等地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工人的收入要比从事小农生产的农民收入高,C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排除A;不能通过收入的高低,推断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排除B;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了近代,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所以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的现象出现,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政府的引导宣传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家族发展的需要而是民族发展的需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6.【答案】A。解析:从“洋鬼子骗钱”“河里有了小火轮船”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老通宝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反映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列强操纵中国的丝、茶市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通过压低原料价格剥削中国人民。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故选A。

37.【答案】D。解析:“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即经学,诸子学,西学,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结合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符合“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38.【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腐朽的关键原因,从题干“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也可以看出,所以A、C选项正确;B选项是表述错误,与材料无关;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含义相违背,故选D。

3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相似之处为,都具有历史转折意义;都纠正了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充分说明中共有能力纠正自身的错误。遵义会议没有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所以①②③正确,故选A。

4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可知是平津战役,C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排除A;淮海战役发生在华东和中原地区,排除B;渡江战役攻克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排除D,本题选C。

41.【答案】D。解析: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错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B项错误;1954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的机关,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C项错误;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参政议政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择D。

42.【答案】A。解析:现实主义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玉米棒棒粗得像擎天柱,大南瓜大得像地球”是浮夸,不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故A错误,符合题意;“新壁画运动”是美术界的“大跃进”,是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产物,突出特点是“夸张法”,助长了社会上的“浮夸风”,B、C、D均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43.【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冒进的倾向,故C项正确;识字教育不会要求建立“大学”,而且不需要如此多的“大学”,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文化和学术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题意不符,所以B项错误;普及义务教育是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所以D项错误。

44.【答案】C。解析:不结盟政策是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结盟阵营而言的,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故C正确;A、B、D错误。

45.【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海在近代时候已经出现公共交通礼貌意识,这样的守则体现出社会对公共意识的培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公共意识的变化,不是交通的发展;C选项中材料没有体现使用人群,无法得出该结论;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确定,因为这种现象只适用于上海的租界。

4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抓住了中国的国情,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结构,故B项正确。

47.【答案】D。解析:根据“中国的航天技术”,排除A;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1983年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时间不符合“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排除B、C;2003年“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D正确。

48.【答案】B。解析: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1995年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①③④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举措,故选B。

49.【答案】D。解析:题中的“一纲”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体现了台湾必须回归祖国的原则性;“四目”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则体现了灵活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题文中均无体现。

50.【答案】A。解析:根据“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表明美国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破坏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故A正确;B与材料无关;万隆会议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C错误;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

51.【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依照当时的制度,城邦并不给十将军提供薪俸”可以看出伯利克里的政策实际上是维护了上层奴隶主的利益,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是为非公民提供的民主;B选项错误,伯利克里的服务是基于他作为首席将军的基础上的;D选项无法从材料体现。

52.【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结合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公职人员实行任期制,轮流担任公职,体现了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文中均没有体现。

53.【答案】B。解析:公元前326年时期实施的是公民法,协调的是罗马公民间的关系,A错误;“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使负债人的人身权利得到保护,巩固了民主和法制的基础,故B正确;C材料无法体现;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54.【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伴随着罗马国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矛盾重重,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出现昔日辉煌,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5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主流思想是信仰神的存在,人文精神还没有占据主流。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并非“多神崇拜”,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5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A不合题意;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B排除;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排除C;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因此D为正确答案。

57.【答案】D。解析:“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正确,A错误;B、C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5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4世纪时期意大利的教育中,人文主义与世俗生活占据重要地位,结合背景文艺复兴正好可以解释材料中的内容,所以选项C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人文主义思潮达到顶峰,所以A项错误;文艺复兴思想并不是基督教新理念,所以没有体现B项内容;崇尚理性与科学的精神属于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不符合,因此D项错误。

59.【答案】B。解析:材料中“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表明本题是找寻这些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思想都是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宗教对他们的影响不是根本的;C、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科技的作用,而是分析其产生原因。

60.【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商业组织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由此可以确定,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错在材料只体现在商业领域,不能得出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内蒙古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3年教师招聘笔试习题1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10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9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8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7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5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