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6广东教师招聘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还原现场/模拟考场卷(2)

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16-12-21 16:21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师招聘群 248126741教师招聘群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网络辅导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道德标准是用来衡量某种行为是否道德的准则。学前儿童最初并无道德标准,小班幼儿逐渐掌握了一些比较具体的道德标准,但较为概括性的道德标准是在中班时期出现的。故选C。

2.D【解析】身段表情又称为肢体语言,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部位。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等都属于身段表情。故选D。

3.B【解析】儿童参与实际行动,能够获得亲身体验,增强自己的认知、情感等,易于将行为规则、法规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支配自己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行动操作法最益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故选B。

4.C【解析】承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是现代儿童观,即人本位儿童观的基本观点。故选C。

5.C【解析】本题是对婴儿心理特征中认知发展的考查。六个月的婴儿时常发出如“妈妈”“爸爸”等声音,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经具备认知能力。故选C。

6.C【解析】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故选C。

7.D【解析】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故选D。

8.B【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故选B。

9.A【解析】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故选A。

10.C【解析】我国一般把游戏分为创造性的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故选C。

11.C【解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故选C。

12.B【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儿童在转折期容易出现“危机”,但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故选B。

13.A【解析】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名称结合起来。成人可以通过

颜色与其名称的配对方法来帮助幼儿辨别不同的颜色。故选A。

14.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故选D。

15.A【解析】建构主义发展观是皮亚杰提出来的。故选A。

二、填空题

1.柔弱无能

2.性格

3.自我同一性

4.品德内容的社会性

5.婴儿的教育幼儿的教育

6.工厂 厂工会

7.常规性家访

8.85

9.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0.性别角色

11.听觉触觉

12.客观主观

13.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14.阻碍

15.撒谎

16.斯宾塞

17.定向

1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19.有差别的微笑

20.教育实践分析

三、判断说明题

1.×【解析】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儿童实施的教育。

2.×【解析】(1)遗传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2)但是,遗传素质不能单一地决定儿童发展,遗传素质只有与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相互作用时,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解析】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解析】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不良行为。

5.×【解析】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例如,打字、弹钢琴等,就属于这类技能。举重、铁饼、标枪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职业道德素养:①热爱幼儿教育事业;②热爱幼儿;③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

(2)智能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①文化知识素养。教师要具备较为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指导。②教育技能素养,包括: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教育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达能力;设计创造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

2.【答案要点】

(1)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幼儿和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多动症儿童行的为主要特征如下。①活动过多。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②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③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

3.【答案要点】

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4.【答案要点】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特征如下。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5.【答案要点】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包含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类活动。两类活动相互交织,不可分割。

(1)教师的“教”,是指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间接地“教”。前者是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后者是指教师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2)幼儿的“学”。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其是否接受知识、到何种程度,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兴趣、经验、认知能力、情感等。幼儿的学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形式。前者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后者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它能够发展儿童的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磨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等。

结构游戏的指导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逐步投入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在对材料的选用上,不是选择所有的材料,而是应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筛选,尽量选用对幼儿发展有利的材料和道具。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儿童只有掌握一定的建造知识和技能,才能独立地进行结构游戏,幼儿园各年龄班应学会对应的结构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示范等指导策略。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做到不强迫,让幼儿有真正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儿童进行尝试,激励儿童不怕失败。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尊重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建构、探索,允许幼儿出错,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在儿童进行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孩子把东西弄乱,但是要教育儿童爱惜玩具材料以及他人建造的成果。

2.【答案要点】

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18世纪中叶在西欧形成的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迁移理论,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官能说。

(1)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①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②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③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

(2)形式训练说的理论价值:形式训练说重视学习的迁移,重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种观点不仅对后来的学习迁移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在教育上形成了“形式教育说”。

共同要素说,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该观点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1)检验形式训练说正确与否的实验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验证形式训练说。桑代克首先在形状知觉方面进行迁移训练的实验研究。

(2)共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3)共同要素说的理论价值。共同要素说揭示了产生学习迁移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对解释具有相同活动内容或相同知识内容的学习之间的迁移有一定的说服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他主张用概括说解释迁移现象,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加以验证。

(1)关于迁移概括说的实验研究。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这个实验被看做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2)概括说的基本观点。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3)概括说的理论价值。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关键原因是两种学习遵循着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从而使学习迁移的范围大为扩大。奥苏贝尔的认知观:奥苏贝尔的认知观就是一种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的理论。

(1)基本观点。①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②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主要包括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性三个变量。

认知结构变量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理解与保持,而且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①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指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及其可利用度;②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指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可以辨别的程度;③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牢固度与清晰度。

(2)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①对学习迁移的研究更接近学校实践;②对迁移作用的解释与以往的传统迁移理论不同;③对迁移效果的解释也更为广泛。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多种。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使用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相关推荐: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网络辅导课程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华图教师网 http://www.hteacher.net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lmj18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东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16广东教师招聘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还原现场/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