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模块四美术基础理论与常识第二章中国书画答案解析

http://anhui.hteacher.net 2023-12-27 09:01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模块四美术基础理论与常识第二章中国书画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中国画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A 项,中国画的景物,不重视也不描绘物体上的光及色彩变化,而注重景物的神韵,即不重视形似而重视神似,注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B 项,中国画的透视方法和西洋画的“焦点透视”不同,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强调“景随人移”,物象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作“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D 项,中国画按照技法分类,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故本题选 C。

2.【答案】B

【解析】山水画家钟情大自然,寄情山水林石间,遍游名山大川,描绘山川景物。或积丘壑于胸中,或“搜尽奇峰打草稿”,再经苦心经营,运用笔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画,令观赏者得到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借景抒情)。故本题选 B。

3.【答案】C

【解析】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个基本类型。其中篆、隶、楷为“正体”,而行、草则是“正体”的草化形式。篆书最早起源于古老的甲骨文,周代青铜器上的钟鼎文是典型表现。秦汉之际,篆书演化为隶书。到魏晋南北朝,楷书又盛行起来,然后又出现行书和草书。C 项,甲骨文属于篆书大篆中的一种。故本题选 C。

4.【答案】B

【解析】“天下三大行书”指的分别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天下三大行书”堪称古代书法界的传奇之作,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B 项,米芾的《蜀素帖》不属于“三大行书”。故本题选 B。

5.【答案】A

【解析】中国画,又称“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的一种美术形式。中国画按题材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按表现手法分类主要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富有传统特色。故本题选 A。

6.【答案】A

【解析】“初唐四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他们研习六朝书法,揣度前人笔意,能发挥各自的特长。故本题选 A。

7.【答案】B

【解析】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有所发展。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并形成了一整套以水墨为主体的表现技法。其笔法是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导,长于结构和质感的表现;其墨法为墨的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故本题选 B。

8.【答案】D

【解析】秦代施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推行天下。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到隶书、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故本题选 D。

9.【答案】B

【解析】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故本题选 B。

10.【答案】A

【解析】国画山水中所强调的“石分三面”“树分四枝”是画树画石的起手方法,所谓“石分三面”,主要指表现石块的凹凸阴明,画出石块立体感,因为人的视线也只能看到三面,避免画成一个平片。因此“石分三面”强调的是物体的体积感即立体感。故本题选 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点和面是用笔的另一种形态,也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用笔方法。如点多用来表现树木叶子,树干和石面上的青苔,远山上的一点往往即代表一棵树,有时画长满丛木的峰峦,也用成片的点画出。因此,点的形态也千变万化,主要有尖笔点、圆头点、横笔点、直笔点、破笔点、个字点、介字点、松针点等,被广泛地用来表现画中的景物。故本题选 ABCD。

2【答案】AB

【解析】宋朝书法“尚意”,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的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特点在书法创作上有所体现,“宋四家”的书法就一改唐楷面貌,直接追溯晋帖行书遗风,他们四位被并称为“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朝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故本题选 AB。

三、填空题

1.【答案】白文

2.【答案】宣纸、绢、帛,线条

3.【答案】颜真卿、柳公权

四、判断题

1.【答案】√

【解析】墨分五色,国画技法名。墨色是指用水调节墨色深浅层次,从浓到淡的色阶,唐朝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有“焦、浓、重、淡、清”。因此正确。

2.【答案】√

【解析】汉代之初,篆书仍是“正体”,是官方书写的主流。但汉字的“隶变”趋势在发展,一种萌芽于战国,变篆书的点画圆转为平直,结体的长方为扁方的书体逐渐流行,这就是“隶书”。西汉晚期,这种“隶变”已逐渐完成,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完成。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因此正确。

五、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以形写神”的论点最早是由顾恺之提出。阐明了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

2.【参考答案】

“五墨六彩”是中国画中的绘画用语,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五墨”是指“焦、浓、重、淡、清”。“焦”是水分最少,“清”是墨份最少,由此分为五个墨色阶梯,“六彩”是指“浓、淡、干、湿、黑、白”。

3.【参考答案】

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它是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六、简答题

1.【参考答案】

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绘画存在的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意识的差别。中国美术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使人在融入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从

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西方艺术以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相对强调客观地再现。

(2)绘画题材与表现方式的差别。中国的文人画家在笔墨的运用上共性往往大于个性,如“梅兰竹菊”和“花鸟山水”成为文人画家特别钟爱的题材。中国绘画的造型特点是习惯于描绘轮廓线为主的平面造型法,以勾线为主要造型;西方绘画的主要材料是以不溶于水的油性调和油与亚麻布为主,更适合体现团块感和整体性。西方绘画以面为主要造型语言,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更有利于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体积感和重量感。

(3)空间呈现方式不同。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采用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采用焦点透视。

(4)色彩观念的差别。中国的传统思想其精神内涵是舍弃纯客观形态而追求事物的内在联系,中国画家的色彩观不是完全客观再现自然;而西方绘画中色彩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强调色彩的客观性。

总而言之,中西方绘画艺术,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与哲学观念的差异,各具特色,又契合相通。相互比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这样才能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参考答案】

“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主要做法是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晕染,这样的方法可以让画面的效果更加丰富和多变。晕染按照方法又可以分为重彩和淡彩两种,重彩多以矿物色晕染,淡彩多用水色晕染。

七、论述题

1.【参考答案】

描述:《兰亭序》作于东晋永和九年,为王羲之的行书(或“行楷”)作品。该作品共计 28 行,324字。全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的修禊集会的乐趣。

分析:①风格:行气贯注,一气呵成,凡重复的字都各不雷同,其中有 20 个“之”字,变化迥异。

②章法:前松后紧,行距大于字距,行款忽疏忽密,通篇疏朗通透。

③结字:字体间架结构稳中求变、各不相同,行笔轨迹交代清楚。

④用笔:或露或藏,点画精劲。笔法细腻,中锋立骨,侧锋取妍。笔画方圆兼备,提按起伏较大,线形多变,节奏感强。

解释:通过流觞曲水的兰亭雅集,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与魏晋风骨的情感表达。

评价:《兰亭序》将书法艺术的用笔与章法完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入口

教师招聘体检公告

教师招聘体检名单

教师招聘体检时间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安徽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事业单位D类备考手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六节文学综合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一节二、填空题答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六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五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四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