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1-11-03 13:07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D
【解析】教师展示实物、标本让学生观察,体现了直观导入的方法,用到了实物直观。故本题选D。
2.C
【解析】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题干中“对某一声调的铃声做出条件反应后,它也会对不同声调的铃声做出反应”符合泛化含义。故本题选C。
3.A
【解析】习得性无助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然后逐渐出现的被动、退缩的状态。故本题选A。
4.A
【解析】前习俗水平的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对惩罚的逃避。故本题选A。
5.C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认识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如家庭中的父母等。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受教育者也叫学习者,是指各种教育实践中主动地接受教育和从事学习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故B错误。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起着决定作用,A错误。(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手段)等方面。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活动目的的中介和工具,C正确。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因此D错误。故本题选C。
6.D
【解析】气质为先天的,表现得早,气质稳定性大,无好坏之分。性格为后天的,表现得晚,可塑性强,有好坏之分。故本题选D。
7.A
【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故本题选A。
8.D
【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有了新的一节课的任务,学生注意力主动的发生变化。所以是注意的转移。故本题选D。
9.B
【解析】教育的起源说有:(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A选项正确。(2)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C正确。(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D正确。(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而不是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文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因此B错误。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和社会形成、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一切活动,包括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的持续和发展要依靠人类经验和自身的发展,这就使人在劳动中产生了对教育的需求的意识。故本题选B。
10.C
【解析】变式是不断变换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教师在直观教学中,应用变式的目的是突出概念的本质,分化概念。题干中教师讲解“果实”的时候,运用变式,主要目的是突出本质特征。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62
下一篇: 教师招聘美术学科模拟题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