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谈谈判断分析题的套路

http://www.hteacher.net 2021-09-08 11:30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判断分析题是江西必考的一类题型。想要判断分析题拿高分,首先的前提就是对于知识点的精确把握。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判断分析题的类型以及应对方式。

判断分析题,又叫辨析题,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先判断正误再做出详细解释。辨是判断正误,析是详细解释。常见的判断分析题错误陷阱:

1.以偏概全,特点是观点有合理部分,但又不全面。解题技巧:先肯定、再补充后总结。

例题: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学校教育。

【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学校教育只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题干的表述以偏概全。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原因如下: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除了学校教育,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还包括:遗传、环境以及主观能动性。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都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缺一不可。

2.偷换概念,特点是修饰语、适用范围、对象改变。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划分标准。

例题: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随意注意是有意注意,题干中明显是对无意注意概念的解释,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第二,合理组织活动;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因此,题干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3.概念等同,特点不同概念理解为相同的概念。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强调实质。

例题: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案】此观点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是不能等同的。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

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具体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①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学校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颁发奖学金。②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学校不允许学生在上课时间开小差,一位学生有这种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指责。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所以负强化是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二者不同。作为教师要合理利用负强化和惩罚来教育学生。

4.比较优劣,特点简单地将两个概念进行比较。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强调各自优劣。

例题:有人认为,探究学习比接受学习更有效。

【答案】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各有利弊,不能简单进行比较。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区别于探究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但是接受学习不一定是被动的接受,接受学习可以是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探究学习不一定都是意义学习,探究学习也可能是低级的无意义的探究。

所以,探究学习不一定比接受学习更加有效。他们都是一种学习方式,不能直接比较。

5.绝对化,特点对事物的特点、作用表述过于绝对。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强调彼此关系。

例题: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答案】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把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描述得过于绝对。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考试公告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报考条件

教师资格准考证打印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道德发展阶段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小学生心理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耶克斯—多德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行为主义学习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动机理论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