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资格备考之德育规律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28 15:07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倡导德育先行,在教师资格考试中,通过单选、以及简答的方式皆有所体现,是需要进行深入理解和准确记忆的内容板块。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品德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错不知错是缺乏道德认知的能力。

道德情感是评价他人行为产生的内心体验,是品德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是个体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德育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明知故犯就是缺乏道德意志的表现。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好心办错事主要培养人的道德行为。

这部分的内容在考试的过程中多数会以三种类型的题进行考察,第一种涵义反选。比如:根据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指德育过程中的( )。第二种常见考查方式对四者地位的考查。比如: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第三种考查方式是例子反选。比如:对随地扔垃圾的行为产生厌恶之情。属于知、情、意、行中的( )。

对于前两种考察方式而言,学生只需要将书中罗列的含义以及地位进行识记即可,而第三种考察方式相对而言难度稍大,需要对每一种含义进行理解,并灵活的运用每一个案例当中,比如,在班级生活的过程中,小明总是不经小红的同意就拿她的橡皮,小红虽然知道小明这么做不对,但是怎么都恨不起小明,对待小红的教育我们要从哪一个方面入手?面对这种题,首先我们会发现小红知道小明的做法不对说明小红对于这个事情他有一个清晰的道德认识,但是小红怎么都恨不起小明,恨不起说明小红缺少情感方面的产生,因此我们对待小红教育的时候要从情感入手。再比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体现了德育结构中的( )。面对这样的题型我们需要从这句谚语的背景故事出发来进行理解,这个谚语实则体现的是路遥和马力是多年的挚友,在路遥穷困潦倒的时候马力送来了一箱子的金银财宝,所以归根结底说的是送财宝,关键体现的应该是行为方面。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1)要注意全面性(2)要注意多端性

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协调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容易误认为德育过程必须从道德认识开始。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位母亲告诉孩子见到老人我们要让座,但是小孩并不知道为什么我见到老人就要让座,但是他还是按照母亲的说法做了,到了长大以后他才知道原来老人的身体不好所以我们要给他们让座,通过这个事例说明这个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从行为入手的,见到老人就要让座,之后孩子长大之后才知道其中的原有才形成道德的认识,所以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多端性。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比如一个人生活在当下环境中他知道我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是如果你把他放到一个荒岛上他再过马路的时候就不需要走斑马线了,说明活动和交往是我们德育过程的基础,所以学校要组织有引导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对于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五加二等于零,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做到教育合力。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1)认识性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现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有错不知错”。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

(2)能力性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犯错不自觉”。解决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

(3)思想性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知错也犯错”。对这种矛盾,要做到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与错误,使他们积极而认真的进行思想斗争,找出错误根源,并督促他们努力改正错误。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自制力不强,需要长期进行监督。培养学生品德持续时间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品德会反复,又犯“老毛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再次进行教导。培养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启示教师要有耐心和长期计划,要常抓不懈。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宗美琦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2024年下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必2024年下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迁2024年下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动2024年下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皮亚杰2024年下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思维的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