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ansu.hteacher.net 2021-11-24 17:25 甘肃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9.在埃里克森看来,学龄期6-12岁儿童如果心理发展困难,容易导致其产生( )。
A.孤独感 B.羞耻感 C.自卑感 D.内疚感
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选项A,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强调成年早期(18-30岁)的冲突是亲密对孤独,人格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B,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强调儿童早期(18个月-3岁)的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C,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强调学龄期(6、7岁-12岁)的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人格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与题干描述一致,故C项正确。
选项D,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强调学前期(3-6、7岁)的冲突是主动对内疚,人格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20.学生因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而更愿意学习,因获得不满意的学习结果可能会厌恶学习,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桑代克通过“猫开笼门取食的实验”提出了其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A项,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B项,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C项,效果律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联结。
D项,强化律是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提出的基本规律,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题干中“满意的学习结果”与“不满意的结果”是正与负的反馈的表现,属于效果律,故本题选C。
二、判断题
1.孔子的“有教无类”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思想。(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教育平等主要是指教育公平。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古代社会没有真正的教育平等,教育仍是具有阶级性的。故题干表述错误。
2.通过老鼠走迷宫实验,托尔曼(E、C、Tolman)揭示了“潜伏学习”的存在。(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托尔曼通过白鼠迷宫实验,提出潜伏学习,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不是盲目的,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下一篇: 甘肃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