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之关于社会心理的重要习题

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1-11-12 10:53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师招聘考试中,普通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这一部分,在近几年考题中出现考题的频率开始上升,尤其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整理一下,不同题型的社会心理的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题目再现

1.【单选题】与别人骑单车竞赛时,时速会很快,这是( )。

A.社会助长 B.社会刺激 C.社会堕化 D.利他行为

1.【答案】A。解析:社会助长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题干中别人在场骑单车速度更快,所以是社会助长。

2.【单选题】歌德痛苦时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这属于( )防御机制。

A.压抑 B.置换 C.升华 D.投射

2.【答案】C。解析:升华即把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如司马迁为了缓解牢狱之苦,奋笔著《史记》;又如题干中歌德痛苦时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3.【单选题】忽略个体差异性,根据某人所属群体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属于( )。

A.心理定势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3.【答案】B。解析:从题干“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及选项的内容入手,了解这是考查印象形成效应内容。

选项A心理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选项B刻板效应指的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选项C晕轮效应指的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选项D首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

题干中所说为: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本题对应的应是刻板效应。故本题选B。

4.【单选题】小刚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块钱,他一直犹豫要不要送回去,最后他想假如是别人的话,也应该不会送回去的,这属于( )自我防御机制。

A.投射 B.转换 C.压抑 D.文饰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防御机制。投射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题干中其实是自己不想送,就觉得别人也不会送回去,这样可以缓解焦虑,正是从自己的特性推断他人的表现,这是典型的投射表现。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转换(转移或移置)是指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C选项,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D选项,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

B项、C项、D项表述的自我防御机制与题干案例不符合。故本题选A选项。

5.【单选题】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

A.同伴 B.同伴群体 C.集体 D.友谊

5.【答案】D。解析:进入小学以后,同伴交往的形式和特点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与幼儿相比,小学儿童相互交往频率更多,共同参加的社会活动也进一步增加,其社会交往也逐渐富有组织性。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久,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而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友谊。故答案选择D。

6.【多选题】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于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的领导方式

6.【答案】BCD。解析:群体成员的人数不会影响群体的士气。所以此题选BCD。

7.【多选题】人机关系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 )。

A.认知成分 B.理智成分 C.行为成分 D.情感成分

7.【答案】ACD。解析:组成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主要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这三种成分组成。选项B不属于人际关系成分。

选项A,认知成分是指人际交往中的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程度,它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人际关系中的理性成分。

选项C,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主要包括行为的模式、活动和举止的作风、表情、手势、语言等。

选项D,情感成分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人际关系好坏的重要标志。

B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CD。

8.【判断题】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

8.【答案】√。解析:利他行为是不期待外来酬赏,帮助别人是唯一目的。

二、考情解读

1.考试题型:本部分是客观题为主。

2.实际应用:本部分为历年考试中的常考题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社会心理的考题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资格审查

教师招聘面试时间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山东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11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10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9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8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7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6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