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6年洛阳市洛龙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解析

http://henan.hteacher.net 2017-11-14 13:59 河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推荐:河南教师招聘10套试题试卷参考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D【图图解析】古代教育中具有生产与劳动相分离的特征。该句话就是直接说明受教育者是治国治人的人,不用去劳动。所以选D。

  2.B【图图解析】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

  3.C【图图解析】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4.D【图图解析】教师发展的中的教学风格具有四个时期:准备期、适应期、稳定期、创造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属于创造期。

  5.A【图图解析】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认知目标亚层次,最低层次是理解,最高层次评价。

  6.B【图图解析】教学目标设计的首先是教学内容分析,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7.C【图图解析】《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8.C【图图解析】赫尔巴特教育性原则,就是指在各种教学中要贯彻最高目标是道德的原则。所以体现了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关系。

  9.D【图图解析】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课后评价的差别就在于新教师关注细节,专家教师关注讨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10.B【图图解析】理解问题的就是形成问题表征。画图表,画线路图是表征的一种形式。

  11.A【图图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先于国家存在而存在。国家概念的存亡也不会影响教育的存在。

  12.C【图图解析】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13.C【图图解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14.D【图图解析】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15.C【图图解析】教育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

  16.D【图图解析】前运算期的儿童,出现了语词和早期的符号功能,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同时又表现出泛灵论的特点。

  17.C【图图解析】艾宾浩斯通过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实验提出了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成负加速。

  18.A【图图解析】读者从文学作品的描述中形成角色的形象属于对原有内容的重新加工,为再造想象。

  19.A【图图解析】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例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

  20.D【图图解析】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落后或超前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

  21.D【图图解析】D项明显错误,遗传因素是生理前提和基础,不起决定作用。

  22.C【图图解析】出自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3.B【图图解析】教学过程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

  24.A【图图解析】班级中管理方法方式多样,其中通过影响集体去影响个人,同时通过个人带动集体的方式就是就是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一种极有效的利用班集体的力量管理班级的一种方式。

  25.B【图图解析】刺激泛化是对相似刺激同类反应。

  26.A【图图解析】根据奥苏泊尔的驱力理论,附属内驱力是幼童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有力的动机来源,主要表现是希望得到成年人、老师和长辈的表扬和奖励。

  27.B【图图解析】负强化指为了增加个体的行为,在个体出现了某种适宜行为,就取消或拿走原来存在的不利刺激(撤销厌恶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28.D【图图解析】掌握学习理论提出只要有足够多的教学时间,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学习要求。

  29.A【图图解析】正迁移和负迁移是根绝迁移的影响效果和性质来划分的一种迁移方式。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存在积极的影响,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存在不利的影响。

  30.C【图图解析】题干叙述内在加工过程,所以是从认知加工角度。如果从知识对于个体学习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为知识运用。

  31.D【图图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内化最终是形成价值信念,即为价值体系。

  32.B【图图解析】题干叙述的即为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其中“做中学”,强调直接经验是其特征。

  33.A【图图解析】播放视频,采用挂图从学生直接感官进行教学,符合直观性原则。

  34.C【图图解析】教师进行的实验演示属于演示法。

  35.D【图图解析】根据题干的意思学生能够各抛开具体事物的限制抓住现象的本质说明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36.A【图图解析】考查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质的规定性是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的人活动。

  37.B【图图解析】出自《论语》为上智与下愚不移,意为天才就是天才,低能就是低能。这无法改变,是天生。不用教育,教育也没有用。中间智力的人可以使其学习。所以为遗传决定论。

  38.A【图图解析】授之以渔在教学中用来比喻直接传授学生知识,授之以渔用来形容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根绝教学一般任务,学生获得方法实际上发展了学习能力,学生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其获得知识与技能。

  39.C【图图解析】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40.B【图图解析】任务促成纪律是指学生在任务的压力和任务完成的奖励诱因下提高自律性。

  41.B【图图解析】题干的意义为五个孩子,分别愚钝,敏捷,患盲,脚瘸,佝偻。分别让他们从事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42.D【图图解析】教学,活动,教师榜样,自我教育与管理都是各种教育活动。是多种方面的教育影响。

  43.A【图图解析】教师在讲课时候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实际上是一边把注意放在授课内容和言语发音上,一边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表现上。这种现象用心理学中的注意来解释就是注意的分配。

  44.B【图图解析】教师修养提高的途径中最终提高的方法要落实在实践中。

  45.B【图图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最主要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工作的核心。

  46.C【图图解析】题干中叙述的是人际关系范畴。

  47.A【图图解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用来形容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教师要能做到因材施教需要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8.D【图图解析】基础扎实,教学能力过硬属于教师考核要求。

  49.C【图图解析】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C选项中照搬教材,不从实际出发,也不灵活施教,是一种强迫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50.D【图图解析】A选项意译为看见贤明的人要向其学习。B项的意译为学知识的同时并不断的实践。C项意译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D选项的意译为自己要多做,不要苛责别人。只有D包含要自己做表率的含义。

  51.D【图图解析】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与课程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2.B【图图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①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②倡导全人教育;③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53.C【图图解析】在“新课改”中课程管理方式一改以往的国家统一制定管理的方式,变为国家(中央),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

  54.A【图图解析】新课程教学过程转变中把教学看成是一个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可变化的发展的。

  55.B【图图解析】新课程理念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人格发展的基础。乐与好都是一种情感。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56.C【图图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规定,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需要继续承担未成年人的抚养费用;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在就业中不受到歧视。

  57.C【图图解析】根据最新《教育法》(2015年修订)ABD要承担刑事责任。

  58.D【图图解析】根据《义务教育法》59条,出版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一经发现当收到行政法规处罚。而根据《义务教育法》57条,出现ABC三种情况者,先由有关部门责令整改,情节严重,或不整改者,再由有关部门处分主管负责人。

  59.B【图图解析】略。

  60.C【图图解析】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体现在三个层次,劳动对象的差异,教育目的的全面和教学任务的多样。

  二、多项选择题

  61.AB【图图解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杜威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源自亚里士多德,后来由斐斯泰洛奇,卢梭等人继承并发展。

  62.AD【图图解析】B选项教育属于环境的一种,教育万能论是环境决定论代表之一。

  63.BCD【图图解析】动机的功能为激活、指向、调节和维持。

  64.ABC【图图解析】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有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

  65.ABCD【图图解析】传统教学手段指同现代教学手段相对。现代教学手段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借助多媒体教学,如视频,音频,录音机,录像机,电子屏幕,互联网等手段的教学技术。ABCD都属于历史上比较有创造性的教学用具,都属于传统教学手段。

  66.CD【图图解析】教学认识过程的间接性主要体现在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认识方式的间接。

  67.ACD【图图解析】知识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为课程目标设定的三种取向。

  68.ABD【图图解析】C选项为小学中高年级以后的发展。

  69.ABC【图图解析】在家庭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应该做到经常联系形成长效机制,双方尊重实事求是态度,家长同老师联系的同时要考虑孩子心理变化,让孩子成为联系中的参与者。

  70.AB【图图解析】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仍然处在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具有依附性,以外部的道德要求为判断标准,不具有原则性。

  71.CD【图图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72.BCD【图图解析】略。

  73.ABC【图图解析】标黄部分更正为:教师引导学生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有: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消除非理性观念;帮助学生不时体验成功。

  74.AC【图图解析】略。

  75.ABD【图图解析】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方面因素:①群体的规模;②群体的一致性;③群体的凝聚力;④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2)个体方面因素:①知识经验;②个性特征;③性别差异;④文化差异。

  76.ABD【图图解析】影响教师威信的客观因素有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77.BCD【图图解析】A选项中的决定作用叙述是错误的。学生的人格形成因素有先天也有后天因素。教师虽然对学生人格形成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

  78.ABC【图图解析】教师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关系。D选项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密切互通叙述正确,而共同监督学生是错误的,应是共同帮助,督促孩子成长。

  79.ABCD【图图解析】详见1997《教师职业规范与修养》廉洁从教要求:坚持高尚情操,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80.AB【图图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81.BD【图图解析】略。

  82.ACD【图图解析】B项不属于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

  83.BCD【图图解析】A选项明显不符合新课改要求。

  84.ABCD【图图解析】在自我成长上,王老师“自我成长”是一种一味的模仿,新课改中强调的成长是一种内在的、反思式的,要同学生组成整体,获得共同的成长,而不是单方面的成长。

  85.BD【图图解析】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将课程的内容转变成生活、生产或科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且更在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它与接受性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性。A、C项与研究性教学的思想不符合。

  86.AC【图图解析】B选项培养环保意识是一种针对全体公民素养的要求,并不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D选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促进基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

  87.ABD【图图解析】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学校事故的责任主体有学校或教师,所以特征中有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事故中侵害的权利是学生的绝对权,包括物权和人身权。学校事故的侵害行为是基于学校过错,而不是故意产生的。过错包括了主观故意和主观不作为。所以C选项排除。追究责任按照过错责任原则。

  88.CD【图图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

  89.ACD【图图解析】题干未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90.BCD【图图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共32题,每题0.5分,共16分)

  91.√【图图解析】孔子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92.×【图图解析】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排除一些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年轻一代朝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对于培养目标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为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限的,必须要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外界环境为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93.√【图图解析】弗洛伊德人格三层次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意识层次理论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

  94.√【图图解析】感觉适应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适应的结果。

  95.√【图图解析】陶冶教育法的特征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题干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开口说话”就体现了利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的特点。

  96.×【图图解析】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教育机智。

  97.√【图图解析】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98.√【图图解析】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是因为儿童心中形成了表象,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是更高级的运算,所以认识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性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99.×【图图解析】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初获得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100.√【图图解析】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起伏。

  101.×【图图解析】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是思维的依据和源泉。如果没有充实的知识做基础,智力也很难获得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武器,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对知识的掌握。总的来说,知识和智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彼此相连又彼此分离。

  102.√【图图解析】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03.√【图图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4.×【图图解析】拓展型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课程。

  105.×【图图解析】“不愤不启”的意思是: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开导他。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106.√【图图解析】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07.√【图图解析】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情境潜移默化。

  108.√【图图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109.√【图图解析】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在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之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与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习中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平台。

  110.×【图图解析】略。

  111.×【图图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

  112.×【图图解析】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113.√【图图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模式体现为师生人格平等之上的合作模式。

  114.×【图图解析】略。

  115.√【图图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禁止学校的教师有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对违反者,将视其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或承担其他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该教师所在的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当然,如果情节严重,如致使学生重伤、死亡,精神受到严重伤害的,司法机关也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16.√【图图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17.×【图图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18.×【图图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河南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河南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河南教师招聘教综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2024年河南各地市教师招聘往年试题答案解析汇总2023年河南各地市教师招聘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汇2023年河南安阳教师招聘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2023年河南郑州教师招聘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典型试题荟萃之解答题四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